中國網地產 陶婷 10月21日,國家統(tǒng)計局發(fā)布9月份70城房價指數。從該數據可以看出,在延續(xù)雙向調控政策背后,盡管深圳、唐山等部分城市房價依舊堅挺,但總體而言,無論是一手房還是二手房市場,增幅有所收窄,市場逐漸退燒,走向穩(wěn)定狀態(tài)。多位業(yè)內人士認為,未來樓市將延續(xù)雙向調控政策,依舊以平穩(wěn)為主。不過,需要警惕一些城市人才購房政策松動。
市場逐漸退燒:增幅收窄 金九成銅九
在延續(xù)雙向調控的主基調之下,樓市進入購房需求不足的淡季,9月份的樓市呈現出降溫的態(tài)勢。10月21日,國家統(tǒng)計局發(fā)布的9月70城房價指數顯示,房價上漲和下跌的城市之中,房價上漲的城市數量為40個,相比8月份的43個呈現減少的態(tài)勢。
總體而言,房價增幅有所收窄,市場逐漸退燒,“金九”成“銅九”。從一手房來看,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(huán)比中,上漲城市為53個,環(huán)比上月55個減少2個城市,上漲城市數量連續(xù)4個月減少,上漲城市平均漲幅0.75%,環(huán)比漲幅收窄0.05個百分點。
諸葛找房數據分析師國仕英分析認為,“金九”期間,新房市場房企為了回籠資金,紛紛降價或者打折促銷,使得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漲幅收窄,或更多城市加入下跌行列。
從二手房來看,9月份,除一線城市二手房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0.1%外,二線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4.7%,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.6和0.8個百分點;三線城市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.0%,漲幅比上月分別回落0.6和0.8個百分點。
易居研究院總監(jiān)嚴躍進指出,當前二手房市場進入淡季,購房需求不足,二手房市場不再強勢,疊加了此前的降溫因素,進而使得房東預期改變,定價相對平和,二手房的價格漲幅數據沒有擴大的可能,其實際成交價格也會有所下跌。
但一些城市房價依舊堅挺,比如二手房價格指數環(huán)比漲幅最大的唐山。據易居研究院數據顯示,目前為止,唐山已經連續(xù)兩個月出現房價環(huán)比上漲排名第一。此外,從同比漲幅來看,呼和浩特繼續(xù)成為房價同比漲幅排名第一的城市,近11個月以來,呼和浩特的房價同比漲幅一直是全國排第一。
盡管深圳、南京這兩個一線城市也在房價上漲名單之列,但房價上漲的城市卻主要集中在三線,除唐山之外,還有洛陽、吉林、南寧等城市。其中,南寧是9月份房價指數環(huán)比漲幅最大的城市。此外,從同比漲幅看,除呼和浩特之外,大理也成為漲幅較為靠前的城市,西安市場房價管控初見成效,終結了此前連續(xù)9個月漲幅排名第一的狀態(tài)。
雙向調控延續(xù):謹防人才購房政策松動
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9月,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發(fā)布次數高達48次,前9個月合計房地產調控415次??梢灶A見的是,房地產金融風險仍然暗藏的當口,第四季度全國樓市將依然是雙向調控,房價平穩(wěn)的城市不排除出現寬松政策,但只要上漲明顯,房地產調控或將繼續(xù)加碼。
以70城房價指數環(huán)比漲幅排名第一的南寧,和第二的城市洛陽為例。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發(fā)布最新一期《中國LPR房貸利率報告》顯示,64個城市10月份首套房基點排序當中,南京和洛陽分別以141、140的基點排在第一名和第二名。
嚴躍進分析指出,南寧、洛陽等城市的基點較高,意味著房貸利率也會較高,這也說明當前此類城市正執(zhí)行更為嚴厲的信貸政策,也進一步體現了房貸市場因城施策、分類調控的導向。
除此之外,還需警惕一些城市人才購房政策的放松。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(tǒng)計數據顯示,9月來,已經超過30城發(fā)布了各種人才引入政策。2019年全國已經有超過150城發(fā)布了各種人才政策,與2018年同期相比上漲超過40%。
目前來看,上海、南京、燕郊、三亞等多城市已經有人才購房政策松動的跡象。比如9月份一手房價格上漲幅度仍然靠前的呼和浩特,盡管其在9月30日出臺一系列組合拳,但其二手房房價同比漲幅連續(xù)10個月全國第一,其推手之一正是4月份發(fā)布的本科及以上學歷可半價買房的新政。
“從預期角度上看,此舉或會使得后續(xù)購房需求繼續(xù)釋放,進而容易帶動房價反彈”,易居研究院總監(jiān)嚴躍進認為。
總體而言,在CPI持續(xù)高位運行,LPR保持平穩(wěn)的前提下,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分析認為,后續(xù)如果沒有明顯的信貸變化,預計下調趨勢將在2019年持續(xù)。未來,樓市政策依然以穩(wěn)定為主,但部分區(qū)域也有可能在年末出現波動。
他指出,樓市調控嚴格,針對房價上漲的打補丁措施依然不斷出。但是如果房價下調,預計相對寬松政策也會出臺。
責編:sq
〖免責申明〗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其圖片及內容版權僅歸原所有者所有。如對該內容主張權益請來函或郵件告之,本網將迅速采取措施,否則與之相關的糾紛本網不承擔任何責任。